關於Owner這件事: Who is the project owner?

從事高強度的工作久了,對某些事情已經習慣成自然,例如工作上相對明確的owner制度,每個BU/service/project會有個head, 這個head就是要扛責任,所以不論是前期計畫,中間執行或是年度發展方向,要達標多少成長都是那個人要承擔。

以行銷部門來說--

<1> 長期或短期的品牌活動或專案則是當仁不讓行銷就是owner,活動成敗你要搞定。
<2> 與BU head搭配,行銷負責在行銷可控範圍中為BU負擔部分責任協助主owner達成目標。
<3> 能力卓越的同仁也有可能變成特殊專案/跨team專案的owner去主導一切。

我還依稀記得曾經LINE遊戲事業的大老闆坐在會議桌的對面,用她強大的氣場跟我說:「依照你的觀點,現在立刻選一款LINE的遊戲,三個月內在台灣把它做到第一!」大概就是這樣的氣氛,被指定成為某專案的owner.

這些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卻發現不是每家公司都如此。不知道是不想傷了和氣還是不敢承擔壓力,總之常見的狀況為:沒有owner 或是多人都自以為是owner。

沒有owner

所謂沒有owner最常見的一種狀況就是,大家舉手表決。
太嚇人了吧!!!多年的經驗裡,除了brainstorming的創意想法這種需要投票表決之外,任何功能改善或商業決策沒有人用投票來進行的啦!這是所謂的假民主體現,這又不是玩社團,將會無可救藥的後果。

當每個人會從自身的角度出發來投票,但卻沒有一個人用長期、全觀的角度作決定的時候,我不知道有任何「策略」可言嗎?越走越歪誰負責呢!也許每次造成的偏差都很微小,但總之就是大家一起沉船去,錢多沉得慢,錢少沉得快。

大家都認為自己是owner

這裡不會舉手表決,而是各部門自己自由發展自己的想像,自顧自地往前衝,這有什麼徵兆呢?舉例來說:行銷談到大合作案,發現產品走向已經不太一樣,或是產品發展了新的功能,行銷最後才知道原來這個東西是下週重點諸如此類。

首先這會造成許多瞎忙狀態,久而久之也就會耗盡大家的氣力,因為總是沒人統整所有優先順序以及誰主誰輔,再來,有些部門乾脆隱性放棄,反正另外的部門總是不通知先悶著頭做,那就被動等他們有進度再說吧,殊不知那個猛做的部門不一定有能力扛起責任,所以也是一個沉船的路線。

忘了說還有一種就是全公司只有一個專制owner,對,通常就是老闆。老闆如果方向不對,不願聽取意見,又不懂得抓大放小或交給現場做判斷,那下面的專業人士鐵定生不如死或成為順從上意的乖乖牌換取工作保障。

基本上理想的狀態是老闆是最上層的債主沒錯,但每個部門有自己該負起的責任,每個專案或服務必須指定明確的負責人,當你被賦予責任的時候,雖然必須扛下所有壓力,相對的你會自己想辦法找出需要各team協助的事項,以及理出一個明確的頭緒。而同時,因為大家都知道誰是owner,成敗是他來扛,在所有重要決議中雖就專業提出意見但最後就得尊重owner決定。

Owner必須具備商業判斷,有遠見,善於溝通合作,要有專業能力給出方向,以及最重要的是要有擔當,不符條件那就換人當船長。

記住,每個案子owner只能有1個,而且一定要有1個。

下次開會時不妨先問一下: Who is the project owner?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サポートをしてみませんか?